古語有云:勤有功,戲無益,相信現今的家長也不會反對。哪個家長喜歡孩子終日玩樂,手不觸卷?你喜歡你的孩子拿著「哈里波特」仔細閱讀,還是拿著那部手機在玩,陶醉於「Candy Crush」熱潮中?
每年為帶課外活動,我總會大傷腦筋。其中有一年,數學科主任跟我爭著要訓練奧數,我跟她說:「不如你帶團契吧!你會說神的話語,我不會。」可是她不肯讓我 這個副科主任,結果我給她打對台,我開辦智力遊戲(是數學遊戲),她開辦奧數。這下子,難為的不是我或她,而是一群孩子。聰明的孩子既想玩智力遊戲,但也 不敵於父母喜愛的奧數。那些好玩的孩子。想起智力遊戲便感到好奇,想挑戰一下自己的智力。結果我的活動超額「認購」。最終我當然以行政手段游說孩子,讓聰 明的到奧數,其他(尤其欠缺學習動機的)到我的智力遊戲,這也是科主任和我分工的原意。
那群欠缺動機的孩子,首先由步進課室前的一刻,必須接受規管,遊戲時必須守規,下課前必須交還物件,放好,整理好教室。規則嚴明,也說明後果,你情我願才 讓他們踏進課室。這些玩具 Blockus 和 Rummikue是他們從沒玩過的,我早己訓練我班的學生任指導員,教導他們如何玩。我先講解,然後那些指導員一邊玩,一邊指導他們。孩子們遇有不明白, 自然向我求教,被動的孩子主動發問,甚至提示同學怎樣可以玩得高明些。一切互動,自信心的建立由此開始。一些不太聴明的,老是被聰明的說:「快些啦!亅往 往自亂了陣腳,我在旁教他們觀察怎樣有序地放好自己的牌,怎樣構思自己出甚麼牌,多玩幾回,他們掌握了程序,節奏明顯快了。學習數學的動機也強了。
勤有功,戲無益,遊戲中,學到甚麼,就看看你玩的是甚麼玩具、甚麼遊戲和想他們學習到甚麼吧!
筆者寄語:你給孩子甚麼,孩子就會得到甚麼。
- Mr. Why 為一資深教師 歷任不同band 1小學,小學中文及數學課程統籌,亦擔任不同類型小學學習支援工作(拔尖、補底),主理訓輔、家長教育、升中派位及公開考試培訓